《龙舟水声,粽子飘香:台山小学生的端午记忆》
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轻纱的窗帘,斑驳地洒在了我的书桌上。台山的小镇上,端午节的气息已经悄然弥漫。我叫小杰,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我总是怀着一份特别的期待。
“小杰,你知道吗?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吃粽子那么简单。”妈妈一边忙碌着准备节日的食物,一边对我说。她的声音里满载着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嗯,妈妈,我还记得去年我们去观看龙舟赛,那些叔叔们划得可快了,水花四溅,真是精彩极了。”我回忆起去年的端午,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难忘。
“对呀,古人云‘舟行急水,风满帆’,说的就是那种气势。”爸爸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刚编好的五彩线,“这个你拿着,端午节戴上五彩线,可以驱邪避灾。”
“谢谢爸爸!”我接过五彩线,小心翼翼地戴在手腕上。
学校里,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屈原投江”、“艾草驱邪”,这些故事让我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端午节的神秘感。
“小杰,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吗?”同桌的小华好奇地问我。
“因为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投江自尽,人们划船去救他,虽然最终没有救回,但这个习惯就保留下来了。”我认真地回答。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放学后要不要一起去包粽子?”小华的提议让我兴奋起来。
放学铃声响起,我和小华迫不及待地去了老师的家里,老师已经准备好了糯米、红豆和粽叶。“孩子们,看好了,包粽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先要把粽叶折成漏斗形状。”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我们跟着老师一步步学,虽然有些笨手笨脚,但最后每个人都包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粽子。小小的粽子里,不仅包裹着糯米和红豆,更包裹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小杰,你的粽子包得真有模有样,将来也许能成为包粽子的高手呢!”小华笑着调侃我。
“哈哈,高手不敢当,但我会用心去学,用心去感受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自信地回应。
夕阳西下,我们带着亲手包的粽子和满心的欢喜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艾草和菖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草香,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端午节到了。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听着窗外龙舟的鼓声渐行渐远,我心中充满了暖暖的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我年纪还小,却也能感受到这份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怀。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知道,这份记忆,将会像那颗五彩线一样,陪伴我成长,提醒我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