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阳光透过嫩绿的叶缝,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柔和。清明时节,我和小伙伴豆豆决定一同前往郊外踏青。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更是对传统习俗的一次探索。
“豆豆,你知道吗?清明节不只是踏青的日子,更是怀念先人的时刻。”我一边走,一边对豆豆说,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敬意。
豆豆听后,眨了眨眼睛,好奇地问我:“那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呢?”
“我们要去采摘清明果,这可是我们家乡的习俗,用它来祭奠祖先。”我解释道,脑海中浮现出家乡长辈们忙碌的身影。
我们穿过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田,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艾草丛中。豆豆弯腰采下一株艾草,赞叹道:“这艾草闻起来真香,就像妈妈包的粽子味。”
“是啊,艾草不仅清香,还有驱邪避病的寓意呢。”我接过话茬,心里暗自为豆豆的细心感到高兴。
采摘完艾草,我们来到了村头的王奶奶家。王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清明果做得格外好吃。她一边和面,一边对我们说:“孩子们,做清明果可讲究了,面要和得软硬适中,馅料要选新鲜的。”
豆豆好奇地问:“王奶奶,我们能帮忙吗?”
王奶奶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你们来帮我把艾草捣成汁,然后和进面粉里。”
我们按照王奶奶的指导,一步步地学习制作清明果。捣艾草时,豆豆不禁感叹:“这绿色的汁液真是好看,就像春天的颜色。”
“古人云‘春色满园关不住’,这艾草汁正如那满园春色,藏也藏不住呢。”我笑着回应。
我们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将一盘盘精致的清明果做好了。豆豆望着那一个个绿油油的果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我们把这些清明果带去祭祖,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吧。”我对豆豆说。
“好啊,我们还可以在坟前吟诵一首古诗,纪念他们。”豆豆眼中闪烁着光芒。
我们来到祖坟前,我低声吟诵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豆豆听了,也跟着吟诵起来。我们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似乎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
在那悠远的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先们辛勤耕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我们今天的经历,将来也会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一页。”我对豆豆说。
豆豆点头,眼中满是憧憬:“是啊,我们不仅要记住传统,还要将它传承下去。”
我们收拾好一切,踏上了归途。春风拂面,清明果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