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燕子低飞,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古时称“寒食节”,是追思先人、踏青赏春的佳节。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皆以此节为题,挥洒诗情,留下诸多传世佳作。如今,虽时光荏苒,然此节之传统仍存。吾今欲以江南清明之景,闲话杂陈,字字句句,皆寄哀思与希望,愿以文会友,共赏风雅。
一、江南烟雨中,清明时节花事了,桃红柳绿正当时,游人如织,相与踏歌行。故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确是江南水乡一景,烟波江上,杨柳依依,画船听雨眠。
二、此季,春意盎然,杏花微雨,恰似杜牧所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光,无不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态,而清明之祭,更添几分肃穆与哀思。
三、清明之日,墓地草长,子孙跪拜,燃香点烛,纸钱飘飞,寄语长空,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古人云:“慎终追远”,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
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清明夜,皓月当空,游子思乡,情不自禁。每逢佳节倍思亲,寒食夜,明月共此时。
五、江南清明节,不仅仅是一场缅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诗如画的水乡,乘一叶扁舟,穿梭于古镇水巷,任由思绪随波逐流。
六、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清明游子,心念故土,虽身在千里之外,亦愿随风寄哀思,纸鸢放飞,载着思念,飞越千山万水。
七、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清明的江南,更显柔情。文人墨客,或挥毫泼墨,或吟诗作对,以文字追忆,以诗酒欢娱。
八、清明时分,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农夫荷锄而归,田间地头,春耕正忙。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农人辛勤劳作的时节。
九、江南清明,亦是花事繁盛之期。桃李争妍,杏花如雪,游园不值,赏花却值。文人雅士,常于此时,以花为媒,以诗会友。
十、清明之际,春光无限,而江南园林,更是赏心悦目。小桥流水人家,恰似画卷,引得游人驻足,赞叹不已。
十一、清明,不仅是怀念先祖的时刻,亦是心灵得以宁静之时。面对青山绿水,心随景移,尘世的喧嚣仿佛都已远离。
十二、江南水乡,清明时节,雨丝细如愁绪,烟波浩渺,舟行水上,恍如置身画中。古人云:“借问酒家何处有”,此刻只想与友共酌一壶浊酒。
十三、清明节,家家户户,门前挂柳,以示纪念。柳者,留也,寓意留住美好,留住思念。每逢清明,柳色新,情意长。
十四、清明一梦江南好,流水人家古道旁。此番景致,令人流连忘返,不禁想起苏轼之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而清明时节的江南,更有一番别样风情。
是以清明时节,江南风物,既有哀思之情,亦有生机之美。愿世世代代,后人勿忘前人之德,清明节之传统得以永续传承,而吾等亦当珍惜此番美景,寄情于文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