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之交,万物复苏,亦是凭吊先人,追忆逝者之日。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时,天地间一片肃穆,草木皆含悲意。此篇,将带诸君游走于清明风俗之间,体味传统之美,感受岁月之静好。
一、春寒料峭之时,行人轻抚杜鹃,低吟浅唱,携纸钱与香烛,步履匆匆,向着远方的坟茔,寄托哀思。
二、翠竹掩映的小径上,轻风拂过,桃花依旧笑春风,而行者心间却是淡淡忧愁。
三、水面上,轻舟缓缓,柳絮随风舞动,舟中人默哀,将祭品放入水中,随波逐流,送往事一程。
四、家家户户门前,皆挂艾草、菖蒲,以防邪避疫,传承千年的风俗,一如既往。
五、庭前,孩子们嬉戏打闹,却也依稀听闻祖辈低声诉说着“春分前后,寒食节至”的老话。
六、桃花流水之上,柳絮飘飞,清明时节,人们踏青寻芳,体会生机勃勃之感。
七、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品茗话旧,悠悠道出“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诗意。
八、在郊外,青年男女折柳赠别,柳枝轻扬,如古人笔下的“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九、厨房里,妇女们巧手揉面,蒸出青团,那绿意盈盈的模样,如同春日里的生机。
十、清明之际,文人墨客泼墨挥毫,赋诗填词,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十一、黄昏时分,灯火人家,烟雾缭绕,窗外清明雨,窗内暖炉旁,家人围坐,轻声细语,共享天伦之乐。
清明时节,传统与自然的交响,生与死的哲思,都在这细腻的风俗体验中得以深刻体现。人生如梦,岁月静好,于清明的细雨中,我们感受着生命的律动和时光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