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雨丝如织,天色灰蒙,我独步于校园一隅,心情恰似这春雨,细密而难以捉摸。校园里,花木扶疏,绿意盎然,一切都沐浴在春的洗礼中。我偶遇同窗好友,他正凝望着一张古朴的图片,那是杜牧的画像,画面中的人物眉宇间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气质。
“你看,杜牧的神情多么淡定,仿佛世间纷扰皆不入其心。”他指着图片,似乎在对我说,又似乎在自语。
我颔首赞同,心中却暗自思忖:清明时节,古人多有感怀,杜牧亦是如此。他笔下的清明,烟雨蒙蒙,行人欲断魂,不正是我们此刻的心境吗?“杜牧若在此时,定会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吧。”
好友微笑,点头道:“正是如此。清明不仅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人们思念故人的时刻。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便是这个道理。”
我轻叹,想起家中长辈常说的话:“百善孝为先。”清明,是孝道的一种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中学生,虽不能像杜牧那般挥洒自如,但我们的心中同样装着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
“你瞧,这雨,不就像杜牧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吗?”好友忽然又开口,指着雨中的校园小径。
我凝视那雨水,心中涌起波澜。雨,如丝如线,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故人与我们。校园里,同窗们三三两两,或谈笑风生,或沉思默想,各自心事,各自清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又云。”好友轻声吟诵,我则默然体会其中深意。我们虽非异客,却也在这清明时节,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思亲之情。
“你看那片片落花,是否也代表着生命的无常?”好友忽然话题一转,指向一处落英缤纷的花丛。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些花瓣随风飘落,犹如生命中那些无法挽留的美好。我轻声回应:“‘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花,不正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重生吗?”
雨渐渐大了,我们移步至檐下避雨。雨滴打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力量,对好友说:“无论清明与否,我们都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
好友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点头附和:“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当以此自勉。”
雨过天晴,彩虹横跨天际,我们的对话也在这清明的雨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杜牧的图片依旧静静地躺在好友的手中,而我的心,却如同那雨后的彩虹,明亮而清晰。清明时节,雨纷纷,少年心事,亦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