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斜织着春的别离,校园的翠绿在谷雨的滋润下显得愈发鲜活。我撑着伞,独自漫步在这细雨蒙蒙的午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诗意。
“嗨,你在这儿,我四处找你呢。”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转头一看,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大家都叫他“书呆子”,因为他对书的痴迷程度非同寻常。
“书呆子,这么急找我有什么事?”我好奇地问。
“你忘啦?今天我们文学社有个活动,讨论谷雨时节的诗词。”他兴奋地说。
我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文学社的聚会日。我们并肩走向活动室,路上,雨似乎越下越大。
“古人云,‘雨生百谷,春去夏来。’这谷雨不仅滋润了作物,也滋润了我们的心田。”书呆子忽然感慨道。
“是啊,就像杜甫诗中所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正合时宜。”我回应道,心中也泛起一丝诗意。
到了活动室,其他社员已经到齐。社长是个活泼的女孩,大家叫她“诗韵”。她一见我们,便热情地招呼起来。
“你们两个来得正好,我们正要开始今天的主题讨论。”诗韵一边整理着桌上的资料一边说。
“那我们今天就从谷雨的由来开始吧。”另一个社员提议道。
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从谷雨的气候特点,到与之相关的农事活动,再到历代文人墨客对谷雨的吟咏,话题逐渐深入。
“谷雨,顾名思义,是雨水滋养着谷物的季节。这时候的雨水对农作物来说,简直比金子还珍贵。”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小声说。
“对了,我记得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这可是农耕的黄金时期。”我补充道。
随着讨论的深入,窗外的雨似乎也变得更急了。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我们的讨论伴奏。
“你们看,这雨势是不是有点‘倒春寒’的感觉?”书呆子突然问道。
“倒春寒?这个词用得好,正应了这雨中带有的凉意。”我赞叹道。
时间在诗意的氛围中悄悄流逝,不知不觉间,讨论已经接近尾声。社长诗韵站起身来,轻声说道:“今天我们的讨论非常精彩,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谷雨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寄托。”
“是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满目的翠绿,但这雨中的诗意,不正是诗人笔下的秋意吗?”我感慨地说。
活动结束后,雨也渐渐停了。书呆子和我缓步走出活动室,校园里的空气清新宜人,雨后的世界焕然一新。
“今天的讨论真有意思,我回家得好好整理一下笔记,这些知识对我的写作大有裨益。”书呆子边走边说。
“是啊,生活处处有诗意,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了。”我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直到夕阳西下,校园的钟声响起,提醒着我们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谷雨的雨丝虽然停了,但那些关于谷雨的诗词与情感,却如同滋润心田的甘霖,让人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