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我对清明节的传统印象,直到那一年,我遇见了他——一位年迈的守墓人,他的故事让我的清明节有了不同的色彩。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便起身前往郊外的墓地,为逝去的亲人扫墓。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明的风吹过,带着些许凉意。我手握着新采的柳枝,心中满是哀思。
忽然,一位老者映入我的眼帘,他正用那布满老茧的手,仔细地修剪着墓碑旁的花草。我好奇地上前询问,他微微一笑,告诉我他在这里守了半生,年年岁岁,从未改变。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老者轻声吟道,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我疑惑地看着他,他却不紧不慢地说起自己的故事。
老者年轻时也是一名学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的朋友,也就是那座墓碑下的主人,是他的同窗好友。两人曾一起憧憬未来,一起在书海中徜徉。然而,世事无常,好友因病早逝,留下老者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者叹息着,他的眼神中有着对过去的深深怀念。我听着他的故事,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老者继续说道,每年清明,他都会来这里,为好友清理墓地,仿佛这样就能让时光倒流,让好友重新回到他的身边。他的举动,是对逝去青春的祭奠,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低声自语,体会着友情的纯洁与深厚。老者的经历,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该有所坚持,有所珍惜。
我们交谈了很久,太阳已经爬上了天空,将温暖洒满了整个墓地。老者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淡淡地说了一句:“青春易逝,莫等闲。”我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发誓,定不负这大好年华。
告别了老者,我踏上了归途。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时刻。我想,我会记住这一天,记住这位老者,记住那句“青春易逝,莫等闲”。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清明节的这次偶遇,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将这份感悟融入到我的日常,让它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少年心事,几多愁,但愿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能以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场雨,每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