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校园的小径上,我踏着斑驳的树影,思绪飘向了远方。我是校文学社的一员,名叫林翰,平日里喜欢在文字间游走,寻找生活的诗意。清明节的到来,似乎给这春意盎然的校园添了一份特别的色彩。
“林翰,你今天有什么打算?”同窗好友小雅轻快地走来,打断了我的沉思。她眼中闪烁着对假期的期待。
“我想去图书馆翻翻古籍,感受一下古人的清明情怀。”我回答道,心中早已计划好。
小雅听后,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去郊外踏青,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们各自道别,我走向图书馆,心中的清明不仅仅是祭祖扫墓,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缅怀。图书馆的古籍区静静地躺在一角,我轻抚着那些泛黄的书页,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诗经》中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句诗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习俗,清明时分,人们采摘艾草,制作艾粑粑,其乐融融。
正当我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时,图书馆的窗外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我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同学在草坪上放风筝,他们的笑声如同春日的风,轻柔而温暖。我不禁感慨:“青春正当时,岁月不待人。”这正是我们应有的活力和朝气。
午后,阳光渐渐柔和,我决定走出图书馆,去校园的后山走走。后山的景致别有一番风味,山花烂漫,绿意盎然。我坐在一块岩石上,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记录下这春天的诗意。这时,一位平日里不太熟悉的同学走了过来,他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名叫铁柱。
“林翰,你这是在写诗吗?”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好奇。
“嗯,我只是想把这份清明的美记录下来。”我回应道。
“原来如此,我也来这后山训练,每次跑步到这,都会停下来休息一下,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铁柱说着,眼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我们相视一笑,我突然想到一句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清明时节,不正是我们规划未来的好时候吗?
夕阳西下,我和铁柱一起走回校园,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感悟。他说:“我打算报考体育大学,你呢?”
“我希望能继续深造文学,探索文字的奥秘。”我坚定地回答。
回到宿舍,我整理着一天的所见所感,心中充满了感激。清明节,不只是一个节日,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时间的印记,更是生命的礼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去生活。而我,用笔和纸,记录下了这一天的校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