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个故事,那是一个关于思念与传承的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小伙伴豆豆在院子里玩耍,不远处,爷爷正忙着包裹着粽子。我好奇地凑过去,只见爷爷的手法娴熟,每一个粽子都包得方方正正,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
“爷爷,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呢?”我眨巴着眼睛问道。
爷爷笑着回答:“这是因为古人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他被人发现时,人们就往江里投放粽子,以免鱼虾侵扰他的身体。”
豆豆在一旁插嘴:“那端午节是不是就是吃粽子的日子啊?”
爷爷点了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吃粽子是习俗,但更重要的是那份情怀,是对屈原的思念和对家国的忠诚。”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里却种下了一颗关于端午的种子。
转眼间,又是一年端午,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学校里举行了一个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竞赛,我积极参与,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节日的故事。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发现了爷爷当年包的那些粽子,它们被精心保存在一个老旧的竹篮里。
我好奇地拿起一个粽子,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爷爷的话:“孩子,记住,每一个粽子都包裹着一份记忆,一份情感。”
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豆豆,他立刻来了兴趣:“咱们去找爷爷吧,让他教我们包粽子。”
我们找到了爷爷,他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爷爷见我们这般热情,便答应了。我们三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爷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包粽子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和细心。就像做人,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我按照爷爷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包裹着糯米和馅料。豆豆却显得有些不耐烦,手忙脚乱。爷爷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做事不可心急,就像这粽子,得慢慢来,才能有滋有味。”
终于,我们的粽子包好了。在蒸煮的过程中,我们三个围坐在厨房里,听着爷爷讲述更多的端午趣事。我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爷爷,屈原为什么会选择投江呢?”
爷爷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屈原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的忠诚和坚持,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心怀信念,就能影响世界。”
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感受到了屈原当年的那份坚定和悲壮。爷爷的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粽子熟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那香甜的滋味,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味道,想起了爷爷的教诲。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份传承,一种思念。
时光荏苒,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话却如粽子一样,历久弥香。每逢端午,我都会亲手包上几个粽子,不仅为了纪念屈原,更为了怀念爷爷,以及他给予我的那份深刻的记忆和情感。
端午节,粽子飘香,童心依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仅是吃粽子,更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思念和敬仰传递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传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