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校园里的气氛也变得格外浓烈。阳光撒满操场,我们这群高中生围绕在老槐树下,谈论着即将到来的节日。我,一个热衷于传统文化的高三学生,和好友们分享着对端午的期待。
“屈原的忠诚,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我带着崇敬的心情,提起了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旁边的柳华,一个文静的女孩,她的眼睛闪烁着敬意:“确实,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今天的学习,不也是为了追求真理么?”张浩,一向喜欢哲学思考的他,把端午节的历史意义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了起来。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开始筹划一个端午节的小聚会。我提议:“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如何?这样既能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又能增进友谊。”
“好主意!”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于是我们分工合作,买材料、找教程,忙得不亦乐乎。我笑道:“我们这不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端午节那天,我们聚集在活动室,手中捧着新鲜出炉的粽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柳华轻轻地吟诵:“绿衣新裁艾叶香,正是端午佳辰光。”她的声音柔和,如同粽子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
我们一边品尝着粽子,一边听着张浩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激情:“屈原的不屈不挠,正是我们面对高考这场人生大考应有的态度。”
讨论中,我突发奇想:“我们何不写下对端午节的感受,作为这次聚会的纪念呢?”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纷纷拿起笔,记录下这个特别节日的点点滴滴。
我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粽子飘香,友谊长存,端午的记忆,如同这粽子一样,甜蜜而久远。”我希望大家即使将来各奔东西,这份共同的记忆也能像粽子一样,经过岁月的蒸煮,变得更加香甜。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的端午节聚会也渐渐落幕。我们互相道别,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我们青春记忆中的一段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