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石板路上,端午的气息随着风儿飘进了小巷的每个角落。我,小明,手里提着刚买的粽叶和糯米,心中充满了期待。今天,我要和爷爷一起包粽子。
“爷爷,我来了!”我兴奋地冲进厨房,爷爷正在灶台前忙碌着。
“来得正好,小明。你看这糯米,要先用水泡一泡,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软糯。”爷爷边说边示范着。
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糯米泡在水里,心想:这不就像我们的心,需要时间去沉淀和酝酿吗?
“小明,你记得古人云‘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吗?端午节我们包粽子,吃粽子,也是在报答先人的智慧。”爷爷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传统的尊重。
我点点头,心里默念着这句话,体会着其中的深意。包粽子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窗外,邻居小红带着好奇的目光探头进来,“小明,你爷爷又在传授秘诀了?”
“是啊,小红,你来试试?”我热情地邀请她。
小红笑着摆手,“我不行,我妈妈说我的手太笨了。”
“哪有天生就会的?来,我教你。”爷爷和蔼地招手。
小红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走了进来。我们三个围坐在桌边,开始了包粽子的课程。爷爷一边示范,一边讲述着端午节的由来,小红和我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五月五,是端阳’,是不是就是说的今天?”我好奇地问。
爷爷笑着点头,“没错,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就像《离骚》里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对国家的忠诚,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小红也加入了讨论,她总是喜欢引用古诗。
我们包着粽子,聊着历史,不知不觉中,一个个饱满的粽子整齐地排列在竹篮里。爷爷说:“你们看,粽子有棱有角,就像我们的生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原则。”
我看着那些粽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一个家人团聚,传承文化的日子。
包完了粽子,我们还一起制作了香包,挂在家门口。小红说:“这香包就像我们的友谊,香气四溢,让人难忘。”
爷爷笑着点头,“说得对,‘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太阳渐渐西沉,小红告别了,爷爷和我坐在院子里,品着香茶,看着天边的晚霞。爷爷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小明,我们要珍惜现在,好好享受生活。”
我望着爷爷慈祥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感激。端午节的这天,我不仅学到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份记忆,如同手中的粽子,将会被我珍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