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小镇的石板路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随着龙舟水花的飞溅悄然来临。我,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小学生,跟随父母的脚步,来到了热闹非凡的集市。街道两旁,色彩斑斓的彩旗随风飘扬,粽子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像是一首无声的诗,述说着千年的故事。
“哟,小同学,今年的粽子特别香,要不要尝一个?”一位老奶奶用她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手递给我一个刚出炉的粽子。我接过粽子,边品尝边问道:“奶奶,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呢?”
老奶奶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豪:“‘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我们小城的风俗啊,不仅仅是因为纪念屈原,更是一种祈福驱邪的意思。你瞧这艾草,这粽子,都是为了家家户户平平安安。”
我点点头,心里暗自记下了老奶奶的话。这时,一个身影匆匆走来,是班上的好朋友。他手里拿着一串五彩线,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瞧,这是我奶奶亲手做的五彩线,戴上它,夏天不生疮,不长痱子!”
我好奇地接过五彩线,不禁赞叹:“真是心灵手巧啊!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每样东西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和规矩。”
“没错!”他兴奋地回应,“而且,你知道吗?我们今天还会去参加一个特别的活动——包粽子比赛呢!”
“真的吗?”我眼睛一亮,对这个新鲜事物充满了期待。
我们相约来到了比赛场地,只见许多家庭已经围坐在一起,手上忙碌着。家长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包着粽子,而孩子们则一个个神情专注,似乎要把所有的端午情怀都包裹进这小小的粽子中。
“看我的!”我大声喊着,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将糯米、红枣依次放入叶中,然后小心地折叠包裹,用线绳捆绑。虽然我的粽子形态各异,有的像小山丘,有的像扁扁的月亮,但每一只都承载着我对这个节日深深的敬意和喜爱。
“加油啊!”我的朋友在一旁为我鼓劲,我们互相帮助,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虽然我们没有赢得名次,但收获的快乐和成就感却是无法衡量的。比赛结束后,我们一同去河边观看龙舟赛。龙舟如箭一般破水而行,划手们齐心协力,鼓声震天,水花四溅。
“你看那划手,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我感慨道。
朋友笑着点头:“对啊,他们就像诗中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每一次划桨都充满力量。”
夕阳西下,我们带着满载的收获和满足,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天,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更感受到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区的温暖。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更是一份传承。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去体验,去感悟,去传承。我想,这便是端午节给予我们的最好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