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铅山,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像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家族、友情和传统的故事。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我,小杰,和我的好伙伴小红一同踏上了寻找端午故事的旅程。
“小杰,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包粽子吗?”小红边走边问,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我笑着回答:“古人云,‘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
我们到达了小镇的中心广场,这里已经热闹非凡。人群中,我看到了奶奶正忙着布置艾草和菖蒲。我跑过去,好奇地问:“奶奶,艾草和菖蒲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奶奶慈祥地笑着,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沉香:“艾草辟邪,菖蒲斩妖。这些传统习俗,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你们要记在心上。”
小红在一旁点头,她拉起我的手:“我们也要学习制作,将来传承给我们的孩子。”
午后,我们跟随着大人们来到了河边,开始了划龙舟的准备。我抬头望着那艘装饰得五彩斑斓的龙舟,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动。小红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心情,她说:“‘龙舟水’能驱病驱邪,我们今天要好好划,为家人祈福。”
划桨声中,我们的心随着波浪起伏。龙舟在水面上破浪前行,激起了层层水花,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生动地展现了端午的活力与激情。
傍晚时分,是包粽子的时刻。我和小红围坐在桌旁,看着大人们灵巧地将竹叶折叠成锥形,然后装入糯米和各种馅料。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每个粽子的形状都一样呢?”
奶奶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形状,像极了古时候的金元宝,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
我们按照奶奶的指导,笨拙地开始尝试。虽然初学,但我们的粽子最终也包得有模有样。小红得意地说:“看,我们也能制作出像样的粽子了!”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听着爷爷讲述关于屈原的传说。爷爷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感情,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个忠诚的诗人投江的瞬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诗句,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座右铭。”爷爷深情地说。
我默默记下爷爷的话,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像屈原一样,不断追求,勇往直前。
端午节的活动渐渐落幕,但铅山的端午故事却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段欢乐的时光,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小红和我,还有更多的人,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这份属于铅山的记忆,让端午的故事流传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