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端午节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段温馨的记忆。那一年,我和我的好友小华,以及我们敬爱的班主任张老师,共同编织了一段关于粽子和龙舟的美好记忆。
“小华,快看,张老师的龙舟模型做得真好!”我兴奋地拉着小华的手跑向教室的一角,那里放着张老师精心制作的龙舟模型。模型的龙首栩栩如生,龙鳞雕刻细致入微,仿佛能够乘风破浪。
“这可是张老师用了整整一周的课余时间才完成的。”小华边说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龙舟的船身,生怕弄坏了这一份心意。
端午节前夕,张老师决定给我们上一堂特别的历史课。教室里弥漫着艾草的香气,张老师的声音如春风般和煦:“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正是我们端午节所要铭记的。”
小华忽然举手提问:“老师,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张老师微笑着回答:“屈原因为忧国忧民,面对国家的衰败,他感到绝望,最终选择了以身殉国。他的高洁品行和不屈精神,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的。”
课堂结束后,我们决定亲手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小华和我蹲在地上,笨拙地模仿着张老师的动作。翠绿的粽叶在手中翻飞,糯米和红枣在粽叶中汇聚成一个个小山丘。我们边包边聊,笑声和谈话声此起彼伏。
“小明,你看我包的这个像不像一个小船?”小华得意地展示他的作品。我笑着调侃:“这要是放到水里,龙舟都得给你让道。”
包好粽子后,我们和张老师一起将这些粽子送到了社区的孤寡老人家中。老人们看着我们,眼中满是感激和温暖。“真是乖孩子,你们的心意,我们收下了。”一位奶奶拉着我们的手,声音微微颤抖。
那一天,我们不仅仅学会了包粽子,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需要的人。夕阳西下,我们三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张老师感慨地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端午节的传统和精神,我们应当代代相传。”
“老师,明年我们还要一起过端午节,还要包更多的粽子!”小华激动地说。我望着张老师慈祥的面容,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未来怎样,这份端午的记忆和情谊,我将永远珍藏。
岁月如梭,转眼间,那些关于端午的记忆已经成为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每年端午,我都会回想起那个与小华和张老师一起度过的温馨节日,那些笑声,那些粽子的香味,还有那份传承的温情,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