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端午,阳光和煦,粽香四溢。我叫小杰,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与好友小玲和她的奶奶一起度过,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小杰,快来看啊,奶奶包的粽子可好看了!”小玲欢快地喊着。我跑过去,只见奶奶的手就像变魔术一样,一片片绿油油的粽叶在她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的粽子便成型了。
“奶奶,您包粽子的手艺真厉害,我怎么就学不会呢?”我一脸羡慕地问。
“哈哈,小杰,这就叫做‘熟能生巧’。你啊,得多练习。”奶奶慈祥地笑着,眼里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小玲则在一旁得意地说:“奶奶教我的时候,我可是很快就学会了哦。”
我撇撇嘴,不服气地说:“那是因为你比我多练习了几次嘛。”
我们三人在笑声中包着粽子,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股糯米和红枣的香气。窗外,竹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我们的端午节增添一份喜悦。
“小玲,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我好奇地问道。
小玲摇头,奶奶便缓缓道来:“古人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当年他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侵扰他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粽子而不伤屈原。”
“原来如此,那端午节还有别的习俗吗?”我追问。
“当然有啦,比如赛龙舟。那场面可壮观了,龙舟在水面上破浪前行,划手们齐心协力,气势如虹。”奶奶的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小玲在一旁听着,忽然眼睛一亮:“奶奶,我们能不能也去划龙舟啊?”
奶奶笑着摇摇头:“划龙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们可以去河边看看,感受一下那热烈的气氛。”
于是,我们在端午节的午后,来到了河边。果真,龙舟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锣鼓声震天响,观众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我们三个挤在人群中,为划手们加油鼓劲。
“小杰,你看那划手,多有气势!”小玲指着一艘飞快前行的龙舟兴奋地说。
我点点头,感叹道:“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啊,他们太厉害了。”
比赛结束后,我们三人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开始享受我们的午餐。一个个热腾腾的粽子,一口咬下去,软糯香甜,让人忍不住连连称赞。
“小杰,你觉得今天开心吗?”小玲边吃边问。
“开心极了!”我满口含着粽子,含糊不清地回答。
“这就对了,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奶奶微笑着说。
是啊,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但端午节的这份温馨,这份快乐,将会像那些粽子一样,被我们细细品尝,久久回味。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记忆,更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是家的温暖,是传统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