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我桌上的《诗经》上,我不禁朗声念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妈妈在一旁听着,轻轻叹了口气,说:“清明节又到了,我们该去给爷爷扫墓了。”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爷爷无尽的怀念。
爷爷在世时,总爱教我背古诗,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日我背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爷爷的眼中总是充满欣慰。记得爷爷病重时,拉着我的手,用尽力气说出最后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紧紧握住爷爷的手,心中明白,从此以后,再也不能与爷爷一起品读诗书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便提着篮子,里面装着爷爷爱吃的点心和鲜艳的菊花,踏上了去往墓地的路。沿途,妈妈告诉我,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也是我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默默念着,心中想着爷爷,也想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曾为这个民族付出过的人们。
到达墓地时,春风吹拂,绿草如茵。我按照妈妈的指导,清理墓碑,摆放供品,然后静静地站了许久。我低声诉说着心里的话,希望爷爷在天之灵能听到。妈妈则在一旁默默地抹泪,她的眼中既有失去亲人的悲伤,也有对逝去岁月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如流水,无法回头,但我们可以选择记住。
我们离去时,我回头望了望那座长满青草的墓碑,心中默默地许下诺言,每年的今天,不管身在何处,我都会回来,因为这是对爷爷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自己血脉的尊重。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讨论起了古人的智慧,她说:“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根本。”我点头赞同,心中想着,不仅要铭记先人,更要将这份孝道传承下去,让这份美德如星辰般璀璨。
当我们踏进家门,我看到墙上挂着爷爷的遗像,那慈祥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孩子,要勇敢地走好自己的路。”我坚定地点头,心中充满了力量。
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铭记爷爷的教诲,铭记这个让我懂得珍惜与感恩的时刻。而我,也会将这份记忆,这份情感,深深种在心底,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醇厚。